教學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工作>>教學管理>>正文

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時間:2017-10-09 作者: 點擊:[]

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類 專業代碼 050261

一、專業介紹

翻譯專業創辦于2014年,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之一。20166月獲得MTI 翻譯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目前擁有教授、副教授及博士(含在讀博士)多人。本專業采用“政産學研”協同培養模式,以培養服務“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所需翻譯人才為目标,以協同育人為基礎,立足本地化服務;培養具有較強的英漢雙語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筆譯能力、邏輯思辨和創新能力,谙熟翻譯理論,熟練運用翻譯工具,了解翻譯及相關行業專業知識,勝任外事、經貿、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筆譯、口譯、翻譯項目管理、翻譯技術服務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通用型翻譯人才。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深厚的人文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較強的雙語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口筆譯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本地化服務能力,從事外事、外貿、文化、科技等領域中基礎的口譯、筆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培養規格要求

1.熟練掌握英、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熟悉與漢語、英語語言文學密切相關的文化、政治、經濟、曆史、社會、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 對中外跨文化交流的曆史與現狀,以及我國外交、教育、經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3. 具有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具備傳播中華文化尤其武陵山片區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儲備和基本能力;

4. 具有較強的信息獲取與使用能力,能熟練使用常用外語和雙語詞典、百科全書、工具書和參考書,并能使用相關的機器輔助翻譯軟件進行翻譯實踐;

5.具有英漢雙語口、筆譯的基本能力,能夠勝任外事、外貿、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基礎翻譯工作;

6. 具有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創造性思維與科學研究方法;

7. 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具有國際化視野、跨文化交際意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文學藝術素養,具有求實創新精神,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學制與學位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可在3-6年内修完本專業規定學分。

按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課程并獲得專業要求學分,達到77779193永利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五、主幹學科與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外國語言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核心課程:

語言知識與能力模塊:基礎英語、中級英語、高級英語、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高級漢語寫作

翻譯知識與技能模塊:翻譯概論、基礎口譯、基礎筆譯

相關知識與能力模塊:英美文學、跨文化交際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要實驗(實訓)課

英語語音英語聽說 英語口語 閱讀 基礎英語寫作 高級漢語寫作 英語演講與辯論

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1)新生語音強化訓練

内容:英語語音糾正與強化

目的與要求:該環節旨在系統強化學生英語語音,銜接中學英語與大學專業英語學習,縮短專業學習适應期。内容包括:掌握發音部位及方式、音素的分類及其發音要領、音變現象、重音、語調、語流等知識,集中進行糾音正音訓練。訓前對學生進行診斷式測試,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口試并撰寫形成性、文字性總結材料。考核成績依據訓練期間的參與、口試、總結材料,實行五級等級制。合格者進入專業學習階段;不合格者,限期達到要求;限期仍達不到要求者,勸其轉入其他專業。

時間安排:第1學期(兩周,軍訓之後)

組織形式:以班為單位在校集中授課。

2)名人英語演講模仿秀

内容: 英語聽說綜合實踐

目的與要求:通過名人英語演講模仿秀,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集中實訓,訓練學生對英語語感的感知力及洞察力,培養學生聽說實踐能力,改善學生聽說不佳格局,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舞台。

開展主題演講比賽。學生自由選定模仿對象,如:馬丁·路德·金、奧巴馬等。要求能正确複述、歸納總結演講内容。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并能使用娴熟流利的英語脫口而出。在演講模仿練習過程中要不斷反思,查找課堂聽說學習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思考并制定相應的提高措施。結束後,召開總結及考評會。考核成績采取五級評定制。

時間安排: 2學期

組織形式: 在外籍教師及聽說、綜合英語等課程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學生以比賽形式進行。

3)外文經典名著閱讀與評論沙龍

内容:中級英語讀寫綜合實踐

目的與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外文著作閱讀與寫作能力,重視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進一步發展。通過外文經典名著讀寫集中實訓,訓練學生英語讀寫實踐能力。要求學生能正确複述、歸納總結所閱讀的内容。在練習過程中要不斷反思,查找讀寫課堂學習内容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思考并制定相應的提高措施。實訓結束後,召開相關實訓總結及考評會。考核成績采取五級評定制。

時間安排: 3學期

組織形式: 在閱讀、寫作、綜合英語等課程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

4)外國文化節(異域風情文化展)

内容: 外國文化綜合展示

目的與要求:圍繞異域文化展現,通過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将素質教育滲透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力求内容多樣,主題深刻,創意獨特,形式别緻,在輕松活潑中傳達深刻的文化精神,營造濃厚的素質教育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積極營造外語學習氛圍,以調動廣大學生外語學習積極性。

時間安排:第4學期

組織形式:外國文化節活動形式包括外國文化節形象大使比賽,外國文化年度主題活動周,外語歌曲演唱大賽,外語演講朗誦大賽,外語配音大賽,異域風情展覽等。要求學生必須服從統一安排,遵守紀律,并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完成各實習項目中所分配的課内外所有任務,實訓結束後,召開相關實訓總結會。考核成績采取五級評定制。

5專業見習(口、筆譯職場見習)

目的、内容與要求:專業見習是在專業方向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讓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在張家界地區舉辦的國際賽事活動,如:天門山國際紅牛翼裝飛行大賽、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節、張家界國際航空旅遊節等,主動擔任口譯、志願服務等任務,使學生能夠獲得初步的職業認識,豐富已學過的專業課程内容,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翻譯綜合技能。在見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反思,查找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差距,思考并制定相應的提高措施。見習結束後,撰寫相關見習報告,召開相關見習總結會。

時間安排:第5學期(根據國際賽事及活動開展的時間靈活安排)

組織形式:組隊實施,具體由翻譯系安排,并由相關指導老師負責。

6英語旅遊翻譯競賽

目的、内容與要求:英語旅遊翻譯競賽圍繞旅遊文本翻譯、景點英文解說展開,其目的是要學生開拓視野,追求旅遊翻譯業務的專業化和精英化。内容上,充分利用張家界地區旅遊資源優勢,同時也可以選擇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旅遊資源,完成自我的翻譯技能提升。要求:經過初賽和複賽,然後決出決賽人選。實訓結束後,召開相關實訓總結及考評會,考核成績按照不同級别給學生劃分實訓等級:優秀、良好及中等。

時間:第6學期

組織形式:學生會與創新工作室一起來進行各級賽事的組織,學生首先參加班級初賽、年級複賽和年級決賽,進行層層選拔,複賽和決賽的評委将由有導遊和口譯經驗的老師擔任

7畢業實習

目的、内容與要求:使學生走向社會,接觸實際,進行實際工作的鍛煉;鞏固和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筆譯和口譯能力。比較深入地了解、收集實習單位及其崗位對翻譯人才的具體要求,增強學生的社會适應能力。具體内容為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口譯、筆譯、文秘、管理及科研等具體實踐。要求學生發揚吃苦耐勞的作風,保持謙虛謹慎的學習意識,善于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

時間安排:第7-8學期,共計8

組織形式:組隊實施,學院分批次安排,指導老師具體負責。

8畢業論文

目的、内容與要求:是培養學生深化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獲得專業基本技能的綜合實踐訓練的重要環節。該實踐環節主要考查學生對翻譯基礎理論與知識、翻譯基本技能等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初步從事科研的能力;檢查教學情況,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具體内容為完成一篇5000字左右的翻譯專業學士學位論文或畢業設計的撰寫,具體研究領域可以是翻譯理論、翻譯史、翻譯文本、翻譯過程、翻譯策略與技巧、翻譯批評、翻譯家、翻譯教學等。要求學生用英語寫作,并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流程操作,每個環節都要進行驗收、評估。

時間安排:第八學期,共計8

組織形式:組隊實施,學院統籌,指導老師具體負責。

七、畢業學分要求

應獲得最低總學分165學分,其中課内理論必修課101學分,實踐教學41學分,選修課(含通識教育選修課11學分)23學分。

八、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安排表(見表1

九、課程體系結構分布表(見表2

十、課程體系與培養要求(畢業生應達到的能力)的對應關系矩陣(見表3

十一、教學進程安排表(見表4

十二、輔修專業和雙學位課程設置及教學進程(見表5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