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荊丹)鳳翼學術講壇第62—66期分别于2023年12月5日和12月26日在砂子坳校區和張家界校區舉行,3044永利集团潘貴民博士、夏甯滿博士、劉鋒博士、向大軍博士和郭建飛博士主講,學院院長劉汝榮教授和副院長丁躍斌教授出席并緻辭。
潘貴民博士講座主題為“創新與超越——高校外語專業教學與科研若幹問題刍議”。潘博士從選題、文本打磨及團隊建設、教學理念等角度對國家社科基金及教改課題、一流課程等的申報及外語專業教學科研若幹問題進行探讨、分析與闡述。潘博士認為教師應當積極申報教改課題和撰寫教學論文,通過參與各類教學競賽的方式來提升教學能力。最後,潘博士特别提到“教學是良心活”,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應兼顧好科研和教學兩方面,全面發展和提升自身能力。

圖為潘貴民博士講座
夏甯滿博士講座主題為“國家戰略視域中的語言學國家社科基金申報:關鍵問題及思考”。
夏博士首先介紹了涉及到語言學學科的國家戰略,詳細解讀了語言學在教育戰略、文化戰略、經濟戰略、國際交流戰略和信息化戰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從戰略溝通、輿情分析和信息戰略三個方面說明了語言學能夠如何解決國家戰略問題。此外,夏博士提出國家戰略視域中語言學課題申報的四個關鍵問題:一、如何解密國家戰略對語言學的需求和重點;二、如何緊密對接國家戰略的需求和重點;三、如何推進語言學與相關學科融合;四、如何确保數據和資源的獲取與利用。

圖為夏甯滿博士講座
劉鋒博士講座主題為“外語類期刊論文寫作與投稿”。劉博士強調文章結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内容上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取向和輿論導向。他随後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讓老師們對期刊論文寫作要求有更為清晰的認識。最後,劉博士從投稿量及用稿量、普通作者及知名專家、學術性及下載、引用量和投稿時間及發表時間四方面簡單介紹了學術論文投稿的情況,并勉勵老師們一定要靜下心做學問,切實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寫作能力。

圖為劉鋒博士講座
向大軍博士講座主題為“語言學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的幾點體會”。向博士首先指出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具有不設課題指南、強調學術性和研究精密性以及評審以專家意見為準的特點,因此建議前期成果較少、尤其是4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可以重點考慮申報。結合自身申報經驗,向博士告誡青年教師們在申報項目時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要注意申報項目的層級性。

圖為向大軍博士講座
郭建飛博士講座主題為“政治文獻類文本叙事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及傳播”。郭博士首先介紹了類文本的概念,然後提出了文本-類文本共生叙事的概念,并逐一介紹了雜糅共生叙事、鄰比共生叙事和疏離共生叙事三種關系類型。郭博士通過将文本-類文本共生叙事的方法運用于政治類文獻文本中,體現了我國“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圖為郭建飛博士講座
劉汝榮院長和丁躍斌副院長對本次系列講座活動進行了精煉的總結和高度的評價。他們指出,本次系列講座現場反響熱烈,老師們認真聆聽,積極交流,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主講們的無私分享讓參與講座的老師們獲得了教學及科研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建議,激發了他們從事教學與科研的熱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