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米丹 )10月29日,3044永利集团慈利二中實習隊黨員及學生代表在慈利二中領導的協助下前往張家界慈利縣江垭鎮三雙村雙洲組探望了中國遠征軍滕周權先生。
滕周權先生和我們講述了他的峥嵘抗戰史:
1940年,滕周權剛滿15歲,因出身中農家庭的父親被日軍勒索切掌卻沒人敢出面主持正義而滿身怒氣,故而投筆從戎,參軍入伍。軍訓兩年後,在重慶的江北揭榜報名,參考文化兵。在同一批50個人裡,年紀最小的他以5題全對的成績被破格錄取。
因為年紀小,特招他入伍的吳上将将滕周權安排在了辦公室管理文案工作,一手好字讓他成了有名的“鋼闆王”,然而這些榮譽滿足不了老人心中想要與敵人殊死搏鬥的欲望。6個月後,滕周權申請并通過了遠征軍的考核,帶着長官一句“喜馬拉雅山的一刹那要特别當心”的囑咐踏上了遠征之路。
一去三年不曾回頭,開着他的8号坦克打勝了一仗又一仗,他是遠征軍中的“小鬼”,卻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大敵。
然而遠征不是老人抗日的終點,在涼棚底下剛剛躺下的滕周權聽到廣播裡播報敵人已經打到廣西了,一躍而起。“都到廣西了,離昆明還有幾點遠,離重慶還有幾點遠?”當時小小的滕周權就激動了“這要不回去,我這三年不是白打了?戰友們的犧牲還有何意義?”就是這番言辭,打動了他的指揮官,使他獲批50輛軍用大卡車直接回國。就是這50輛大卡車,成為了廣西軍民的救命稻草。小滕周權領着這50輛軍卡陣容的車隊,馬不停蹄地回國到廣西百色、又馬不停蹄地從百色掉頭回昆明,日夜兼程拉完了滞留在昆明的所有軍備,成功支援并參與了在廣西的抗日戰鬥。
他,是“鋼闆王”,是“8号車小鬼”,是中國遠征軍中的一員。野人山、密支那、八莫等血淋林地刻在曆史上,也刻在了老人的腦海裡,從他專注的眼神,我們好像跟着他回到了他與戰友們浴血奮戰的硝煙裡,嗆了滿眼淚。
老人說現在好些事情都不太記得了,然而對于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卻能說出那段歲月裡的每一個細節,何時、何地、何人,與其說老人記在了心裡,不如說那段歲月流淌在他的血液裡。
紙短言長,道不盡我們内心的感動,向滕周權老人緻敬,向所有抗戰老兵緻敬!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之際,我院要求實習隊黨員及學生拜訪實習地抗戰老兵,聆聽抗戰曆史,加強了學生黨員的愛國教育、是一次心靈深處的思想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