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科研工作>>學術交流>>正文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向遠教授應邀來我校講學

時間:2018-04-27 作者: 點擊:[]

   本網訊(通訊員唐明俊覃思思)426,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向遠教授應邀來我院題為東方美學與日本文學之美學術講座,日語系副教授丁躍斌博士出席并主持本次講座,日語系教師及20162017級日語專業學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在講座中,王向遠教授圍繞日本美學展開論述,啟迪大家從日本美學的四個關鍵詞物哀、幽玄、侘寂、意氣來感悟日本文學與美學内涵;并闡釋了日本文化是充滿審美的、感性的文化提醒我們要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來闡釋日本文學和審美文化。他指出從人情、美學等角度來正确理解日本文學作品之美和日本文學之重要性、認識和反思中國文學的發展之路。同時,王教授也認為,物哀在日本文學中具有重要的指代和象征意義,首先它表示了日本文學是脫離政治的、是不為政治服務的,其次表現了日本文學的一個非道德、非倫理的本質,日本文學強調實現真正的自由狀态,追求自由而享受生活之美。幽玄代表的是一種審美的深度,實質就是一種模糊、空靈、暧昧、不直接的狀态形式。侘寂有兩種含義,其一指聽覺上的寂靜,其次最重要的是實現寂色的境界,即破舊、灰暗、消極之色,在哲學上就體現為禅宗意識,它所追求的是審美思維的轉化。意氣即是身體美學概念的象征,它指明了美學是感性的最積極狀态,而最高趣味解構道德,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王向遠教授運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例子,結合日本名著的片段,向大家闡述日本美學的精神實質。他說,文學是把生活美學化,用獨特方式來改變生活,使心靈與世界建立另一種關系,追求人的個體的自由之美。

王向遠教授還指出中國大學生學習外語的正确模式和方法,提出大學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學術水平,從教書匠轉變成引領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文化學習與研究的學者。兩個小時的報告,王向遠教授從曆史、文學、哲學、文化等多個領域旁征博引展開論述,内容豐富而深刻,理論獨到而系統,使在場的師生對日本文學及其審美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在互動環節,師生們與王教授就研究外國文學的方法和意義展開了熱烈讨論和交流,王教授細緻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王教授是北京師範大學東方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華學術外譯兩部著作的入選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發文240餘篇,出版著作20餘部計600餘萬字,譯作10餘部計350餘萬字。結集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2007)、《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全10(2017繁體字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