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正文

【中國青年說】榜樣專題之劉銳

時間:2017-10-14 作者: 點擊:[]

觀《榜樣》話英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後漢書》有道:“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在《榜樣》節目播出後,我院學生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學習了《榜樣》專題節目,《榜樣》專題節目以“喜迎十九大,共圓中國夢,走近學習榜樣,凝聚複興力量”為主題,用平凡故事講訴深刻的道理,用先進典型模範事迹诠釋黨的崇高理想,展現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的執着堅守,同時,彰顯了當代共産黨人信念堅定、心系群衆、勇于擔當、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

在《榜樣》專題節目錄制現場,工作人員播放了一張“網紅”照片——“戰神”轟-6K飛越黃岩島。随後,我們看到,一個英姿飒爽的身影出現在舞台上,他就是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劉銳,今日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駕駛“戰神”守衛國家疆土的軍人的故事。

劉銳,男,漢族,特級飛行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 2017年9月6日,在解放軍黨代表大會上選舉為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擔當,當強軍興軍、建設戰略空軍的重任,曆史地落到我們肩上時,每名軍人都必須跑步進入戰位,随時準備為國出征。”                                                      

前不久,一則以“中國空軍戰神的8月”為題的微博引發圍觀,他們連續多次駕駛“戰神”完成南海島礁巡邏等多項任務,圍繞多機戰術協同、低空突防和長時間航行開展訓練,進一步探索研究體系作戰機理,破除一體聯合難題,為遠海體系作戰打下堅實基礎。

2015年3月,劉銳駕駛轟—6K成功穿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首次在西太平洋留下中國空軍的航迹。入伍20年來,他30餘次參加和完成演習演練、南海戰巡、遠海訓練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改裝轟-6K期間,劉銳與戰友共同完成了新機首次投實彈以及極限坡度驗證等重難點課目,提出的40餘條改進意見全被工廠采納。2015年,劉銳和戰友駕機成功穿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首次在西太平洋留下了中國空軍的航迹。入伍以來,劉銳先後榮立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産黨員”“全軍優秀指揮軍官”。

起飛

前幾年,劉銳所在的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被确定為全軍首家裝備轟—6K的部隊。作為首批改裝人員,劉銳給自己定下目标:3個月完成改裝訓練。當時新型轟炸機尚未完全定型,一無教材、二無經驗,改裝訓練完全是“摸着石頭過河”。即便在發達國家,一名成熟飛行員跨代改裝新型戰機也要6個月時間。

為盡快掌握新機性能,劉銳連續數月鉚在改裝一線,飛機座艙、學習室、宿舍成為了他的日常軌迹。他熟記1600多個性能數據,默畫100多張座艙圖,4大本2000多頁的使用手冊,幾乎每頁都用4種顔色的筆寫滿了注解和心得。

改裝訓練中,劉銳主動請纓驗證高難課目,編隊試訓、快速上升下降邊界、極限坡度驗證……一個個本應由專業試飛員完成的重難點課目都在他手中攻克了。他所提出的40餘條改進意見均被工廠采納。

      “劉銳遇到問題,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在有些人眼裡,他就是個愛找麻煩的人。”這是一位專家的感慨。3個月後,劉銳順利完成改裝,成為新機首批機長、教員。回到部隊後,他牽頭編寫新機的《駕駛手冊》《飛行檢查單》《特情處置規範》,迅速成為該型戰機改裝教範

巡航黃岩島拍下振奮人心的畫面

      “親眼看到的感覺真不一樣,似乎能觸摸到那些島礁。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國,必須去守護。”回憶起初次巡航的經曆,劉銳仰頭閉眼,像是在欣賞美妙的樂曲。

2016年7月,我國空軍對外發布一張照片:“戰神”轟-6K巡航黃岩島,該照片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信心。而照片的拍攝者正是劉銳,他是第一批駕駛轟-6K巡航黃岩島的飛行員。

為了記錄類似具有戰略意義的畫面,劉銳在訓練之餘研究攝影。空中拍攝并不容易,有時候,他們得調整飛機的姿态,來尋找合适的拍攝角度。比如在拍攝黃岩島這張照片時,他跟長機商量後,把方向調轉,才将逆光變成順光。“我希望用這個畫面來告訴大家,我們的國土,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在我們手裡面的。”

駕馭“戰神”飛出新航迹

團長劉銳至今還記得那次遠海戰巡中的驚險曆程,那時他和戰友途中突遭雷暴天氣。當時的選擇,要麼提前返航,要麼穿雲。返航固然穩妥安全,這意味着任務以失敗告終,但穿雲又危機四伏。關鍵時刻,劉銳和機組決定:穿雲!30多分鐘的穿雲後,戰機最終飛抵預定空域。此時,他們背上的飛行服都已濕透,但那種保疆衛土的使命感與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為國仗劍,利益所在,使命必達。為了實現近海到遠海的跨越,他們組織骨幹積極探索海上訓練模式改革,從理論驗證、模拟推演到選擇航線諸元、制定預案措施等各個環節精心準備,一舉攻克遠海作戰情報、通信保障、氣象保障等10多項難題。同時,他們将提升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作為戰鬥力跨越升級的重要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斷打破壁壘,主動尋求配合、增進協同、磨合戰術戰法,最大限度提升戰機在陌生海域、複雜電磁環境下多機兵種戰術協同能力。

2015年3月,劉銳和團長馮密林分别駕機執行空軍首次西太平洋遠海訓練任務,被外電評論為“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之舉”。今年9月,他再度出航,飛向遠海的距離刷新紀錄,為空軍部隊常态化開展遠海訓練積累了寶貴經驗。

求勝先求變,勝戰必勝學。不負領袖囑托,強化練兵備戰,首要的一點就要學習對手、研究對手、戰勝對手,做到“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跟誰打、就針對誰練,在什麼環境中打、就到什麼環境中練”。

過硬,過硬,拼的是血性。我軍從未畏懼過任何一個對手,關鍵時刻敢于亮劍的膽氣,是靠着一仗一仗打出來的。近年來,我部戰巡南海、亮劍西太,肩負的使命任務越來越重,就越需要我們錘煉血性與擔當,錘煉過硬的戰鬥作風。

為戰而建,向戰而飛。如今,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決勝階段,我們的目光更應該始終緊緊瞄準戰場,隻要黨和人民需要,就一往無前沖鋒陷陣,用鐵血擔當體現絕對忠誠,用戰場打赢扛起如山使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