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正文

“東風”難等 何妨追風而上

時間:2017-06-14 作者: 點擊:[]

       人們常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但是人生中常常沒有恰好可以為我所用的“東風”,無風可借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安于現狀,裹足不前。有時候,與其坐等風起,不如靠自己的實力追風而上;默默等待機遇,不如靠實力創造機遇,打拼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王陽明在平定甯王之亂時,曾一舉攻下南昌城。由于兵力不足,他不敢輕舉妄動,于是派一隻精銳部隊,伏擊了城外南昌軍的一隻千餘人的伏兵,散播南昌被包圍的謠言,然後故意讓殘兵逃入城内散播此謠言,加之正面軍隊勢如破竹,守城将士惶恐萬分、丢盔卸甲,南昌城被順利攻下。他的策略告訴我們,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權衡利弊、主動出擊,為勝利創造條件和機遇,這其實也是一種追風而上的進取精神。

  當前,仍然有部分黨員幹部對于幹事創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眼界小、思路窄,做事瞻前顧後、激情不足。一些幹部為了規避風險和責任,借口各方面規矩太多,畏手畏腳,總想避開難事,隻願意“守株待兔”,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既不善于發現和抓住機遇,更不善于創造機遇。更有甚者,害怕擔責,工作得過且過,不推不動,甚至“推也不動”,這些行為的背後,歸根結底是擔當的肩膀不夠硬。

  古人雲,“為官避事平生恥”,黨員幹部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肩負着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尤其當前面對艱巨的改革發展重任,更需要幹部涵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保持強烈的責任擔當,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以高度負責的态度履職盡責,越是困難多、任務重,黨員幹部越需要錘煉敢為人先的精神,培養在艱難險阻面前敢作敢為、善作善成的能力和素養。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不是敢想敢幹、敢作敢為者。“追風而去”不是有勇無謀的盲蠻幹目,不是“拍腦袋決策”的任性魯莽,更不是毫無忌憚的肆意妄為。追風而上,需要黨員幹部有勇有謀、有膽有識,以積極的心态面對矛盾和困難,時刻胸懷大局,理性冷靜分析,妥善處理各類利益關系,正确判斷當下形勢,才能運籌帷幄之中,在關鍵時刻“該出手時就出手”,攻克一個個難關。

  為了鼓勵黨員幹部心無旁骛地幹事創業,給敢于改革創新撐腰鼓勁,近年來,各地都相繼探索出台了容錯免責機制,對勇于擔當、大膽進取的幹部來說,既是支持,也是保護,有了這一道“護身符”,廣大黨員幹部可以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放開手腳“撸起袖子加油幹”,朝着前方目标“追風而上”。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成功的道路上從無坦途,黨員幹部要樹立“在其位、謀其政”的意識,保持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珍惜大好時光,搶抓大好機遇,把精力凝聚到服務群衆、幹事創業上來,追風而去,迎難而上,以實幹擔當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一流業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