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把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既高度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承接人類文明發展的這一共同成果和人類社會的這一共同價值追求,又高度體現了現實目标與理想目标的有機統一。
人類追求自由,就像享受陽光、呼吸空氣一樣,與生俱來。縱觀人類漫長的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奮鬥史。古今中外,無數仁人志士,為追求自由,抛頭顱、灑熱血,描繪出一幅幅壯麗的畫卷,自由,也因此成為人類最美麗的語言詞彙之一。
自由與規則相輔相成,沒有規則約束的自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人類價值的共同追求,自由與人不可分離,自由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渴望自由的強度越大,對人際關系的質量和對創造超越自身條件的要求就越高。人類便是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爆發能量和創造力,不斷推動自身的發展進步。
社會主義的一般本質,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平等發展和全面發展。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區别于其他社會形态的本質規定,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對自己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徹底解放,因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社會主義國家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紐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和最高層面。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這三個“機會”的強調,闡述的是一種關于機會平等的政治倫理願景。機會平等作為通往社會正義的路徑和原則,在政治倫理的框架當中占有基石般的重要地位。
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即在共産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獲得原則和實踐不再互相矛盾的“平等的權利”,再通過生産力的高度發展,使勞動成為人的生活第一需要後,進入到一個實質上平等的社會形态。用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作指導,社會主義平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點:政治上人們平等地享有政治、法律權利以及承擔相應的政治、法律義務;第二點:生産資料屬于社會所有,人們平等地占有生産資料;第三點:分配領域實行按勞分配。隻有到共産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才能完全超出資産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同志系列講話精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産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勵全體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