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正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愛國敬業篇

時間:2016-06-02 作者: 點擊:[]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在思想多樣、價值多元的條件下,隻有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凝聚全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巨大的價值共識和思想共鳴,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确方向。 

國家層面:愛國即熱愛祖國。祖國的直接體現是同胞,國家的直接體現是政權。祖國與國家不是一回事。公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國家應該效忠自己的公民。這就是孫中山、何子淵等革命先驅反抗大清帝國但依然被尊為愛國者的原因。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

20063月,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全國政協讨論會時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内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提倡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

2006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内容作了規範性闡述。

公民層面:黨的十八大正是在繼承和發展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思想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需要,從公民層面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共産黨人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精華,是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公民道德和價值理念的新發展。 

中華民族曆來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話。北宋程頤更進一步說:“所謂敬者,主之一謂敬;所謂一者,無适(心不外向)之謂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