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正文

【中國青年說】之吳書香

時間:2017-04-23 作者: 點擊:[]

吳書香

性别:女

民族:錫伯族

出生年月:1985.06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畢業院校:沈陽師範大學

學曆學位:本科學士

個人履曆

2008年大學生村官,現任遼甯省沈陽市蘇家屯區八一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兼官立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主要事迹:

協助村"兩委"班子發展集體經濟,流轉土地80餘畝,引進企業2;推進村務公開,首創"回音壁""八不"制度;組建農家書屋,舉辦各類文體活動;協調上級民政部門,為村民統一安裝定制門牌;組建水稻機械化生産服務隊,開辟300畝機械化耕種試驗田。所服務村被評為全國村務公開示範村、全國團建創新試點、省先進黨支部。

200812月參加全國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會,受到習近平同志親切接見。先後獲得沈陽市優秀團員、蘇家屯區優秀團幹部等榮譽稱号

2015年獲第19"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看閱兵現場:

201593日,作為沈陽青年典型代表,吳書香受邀現場觀看閱兵式。她說:在步行至觀禮台的途中,看到了很多乘坐輪椅的前輩,這些或是身經百戰,腥風血雨中建起共和國的老戰士,或是身懷絕技,奉獻祖國振興的學界泰鬥看到他們,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仿佛自己也在此時被前輩們檢閱并審視,一股莊嚴、一份擔當在觀禮之前便湧動而來。

閱兵式上,擦淚的老兵和習主席的動容,傳遞給我們的不僅是不忘曆史的決心,更是愛國愛黨、衆志成城的情懷。17支外軍方隊昭示着中國凝聚世界和平的影響力,更是向世人展示中國的國際胸懷與姿态。領隊将軍的堅定與铿锵、武器裝備的高端與精良,整齊的步伐、響亮的口号,揚國威、壯山河、鑄軍魂、振民心。

吳書香:打入村民内部的城裡姑娘

誰也沒想到,文文靜靜的城裡姑娘吳書香,在遼甯省沈陽市八一街道官立堡村待了7年。

2008年報考村官時,吳書香還隻是想着趁年輕,要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鍛煉一下,沒想到,一頭紮進去,她就沒再出來。每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工作,我都要一步一步做好。

其實,在到官立堡村之前,吳書香對農村的生活和工作幾乎一無所知。村民們不知道我能幹什麼,我也不知道能給他們幹什麼。

村民們的态度也讓她覺得有些尴尬,都是客客氣氣的。坐了一段時間的冷闆凳之後,吳書香覺得必須盡快融入村裡,就先學着做農民。她開始自己主動找活幹。

村民去修邊溝,吳書香也跟着去。就是要把溝裡積壓的垃圾清理出來。這要在以前,看見垃圾的吳書香準得躲開,但那個時候,她想都沒想,就跟村民一起幹了起來。

村裡的檔案資料堆在倉庫裡都發了黴,吳書香主動去整理。打開倉庫門的那一瞬間,黴味直沖鼻子。吳書香買了一雙白手套,一摸檔案,白手套就變成了黑的。我在裡面整理,待一段時間,就得出來透透氣。就這樣,吳書香硬是把淩亂的檔案整理得井井有條。

村裡修路,吳書香自告奮勇承擔起丈量路長的任務。路上碰見村民,她還推介自己說:我是村裡新來的。幹的事多了,村民們開始注意起這個城裡姑娘,也會有村民主動跟她聊天。

一年後,吳書香開始策劃該怎樣為村民做點更實在的事。帶領村民緻富,這是她來村裡之前就想好的宏圖偉業

她發現村民種水稻還是用人工插秧的方式。不僅效率低,秧苗的成活率也低,而且還得雇人去做。能不能實行機械化育苗插秧呢?于是,吳書香和村裡青年田麗一起争取到了300畝試驗田,開始工廠化育苗、機械化插秧的實驗。剛開始育苗的大棚和設備都沒有,全靠借的,插秧機隻有一台,技術也是難題。這些困難,吳書香一個一個都克服了,最終她機械化的勞動成果讓村民們刮目相看。2010年吳書香成立了沈陽市和田農業機械化服務隊,帶動百人就業,實現水稻生産每畝節省成本60元、增産50公斤。

水田招租是吳書香策劃的另一件大事,這是讓外界了解村裡綠色有機大米的好方法。用戶租了田,村民負責種植,用戶可以全程獲取種植的信息,監督種植情況

這樣的訂單模式考驗的是雙方的誠信,推廣起來并沒有那麼容易。吳書香便拿着傳單到城裡的高檔小區宣傳,因為進不了小區,她就隻能蹲守在門口,趁着上下班的時間,上前去給人講解。有時候都晚上七八點了,她還在小區門口轉悠。一開始人家都不相信。她便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介紹,直到半個多月之後,她才拿下了第一單。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村裡的綠色米業種植,簽的單也越來越多,目前已有20餘戶村民參與其中。在沈陽市農惠萬家的電商平台上,吳書香推出的農家自留米系列綠色生态産品也小有名氣,每年都有不菲的銷量。

如今,已經成為八一街道黨群辦主任、官立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吳書香,在村官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打算:村子離城區近,我想打造一個休閑體驗的生态農業模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