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境貧寒。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萬家鄉自生村,當年曾是紅四方面軍活躍的地方,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裡還是偏僻而貧窮。1981年,向南林就出生在此地。
80後自強不息的光輝人生
個人事迹
向南林當兵8年,立下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有人說他肯“鑽”:僅有高中文化的他,燈下苦讀40多本理論書籍,記下6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掌握6種專業的修理技能,發表學術文章9篇,成為部隊赫赫有名的技術“大拿”;有人說他很“幸運”:被部隊樹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标兵,在沈陽軍區召開的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唯一的士兵代表介紹經驗事迹;有人說他有“才”:作為部隊的一名文藝骨幹,他精通6種樂器,參與軍地演出100餘場次,10餘幅書法作品在軍内外獲獎;有人說他心眼“好”:出身普通農家的他,卻用自己微薄的軍貼費,連續3年資助福利院兒童。
作風,是一個人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所持态度的外在表現。作為一名普通戰士,作風既包括我們每天都應當注重的軍容風紀,也包括做人做事的作風。這幾年,從上到下都在加強各級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我認為,作為我們普通的戰士來說,加強作風養成,培養高昂士氣,同樣是很有必要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出,平時那些作風養成好、工作紮實、精神振奮的戰士,他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一定高人一籌;相反,精神不振、作風拖拉、對任何事都抱有事不關己态度的戰士,隻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會有所作為。我們每一個戰士,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做一個奮發有為的優秀士兵。
學會生活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隻要心靈充滿陽光雨露,就會使寂寞、單調、枯燥的生活變得快樂和浪漫溫馨。部隊“三點一線”的生活,很多人不适應,所以他不快樂。不懂得生活,即使面帶笑容,内心也不會快樂。工作被動、做事浮躁,事業、人生必然失敗。
思考本是一座橋
思考,提高素質、提升境界。在理論學習中進行思考,就是尋找如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途徑。理論知識與現實工作,一個是意識層面的,一個則是物質層面的,要通過思考找到連接二者的橋梁,透過事物現象看到事物本質,掌握事物内在規律,更好地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紮根基層幹事業
士兵是部隊建設的基石,是提高戰鬥力的關鍵要素。不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最終都要落實到基層,士兵不掌握就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士兵是基層建設的主體力量,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肩負的曆史責任,跳出自我設計的小圈子,擺脫榮辱得失的羁絆,切實把個人發展融入到連隊全面建設之中。連隊興我成才,人人成才連隊旺!要用老實的态度、務實的精神和紮實的作風,盡心盡力為連隊建設做貢獻!
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堅韌的毅力來自偉大的目标
好學篇
“向班長太可怕了,跟他呆幾年,自己有點專長,全被他給偷跑了!”戰士李波所說的“可怕”,其實并非貶義,而是對向南林好學上進的由衷贊歎。李波出生音樂世家,精通唢呐、架子鼓、貝斯等多種樂器。團裡組建小樂隊,李波擔任鍵盤手,還缺個鼓手,原本是主唱的向南林就纏着李波要學架子鼓。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初學架子鼓的向南林洋相百出,不是鼓點跟不上,就是節奏打飛了。李波不耐煩了:“向班長,還是算了吧。等你把鼓打明白,咱也該複員了。”向南林也不吱聲,每天一有時間就打着鼓槌敲敲打打。中午他怕影響戰友休息,就拿自己的大腿當鼓台。鼓槌敲在肉上,一敲一道紅印,向南林渾如不覺。幾天下來,向南林大腿腫了一圈,走路一瘸一拐。手也磨破了皮,五個手指貼滿了“創可貼”。
一個月後,李波遠遠聽到排練室裡傳來架子鼓聲,聽節奏就知道,這肯定是個行家。“向班長從地方請高手了?”李波滿腹疑窦地推開門,一下呆住了:坐在鼓台前打得正起勁的,哪是他想象中的“地方高手”,正是一個月前還找不準鼓點的向南林!
“自己練了好幾年,向班長怎麼練一個月就比自己強了呢?”在為向南林高興的同時,小李多少有點“不平衡”。
讓小李“不平衡”的可不止這一件事兒。和向南林在一起兩年,小李唢呐、貝斯等看家本領全讓向南林給學走了,樣樣不比“師傅”差。要不,小李怎麼會說向南林“可怕”呢
追求篇
許多人都在問自己,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我覺得應該用奉獻這把尺子來衡量。生活中,有人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舒服一天算一天。但我想,不做些什麼,不是等于虛度了光陰嗎?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做出什麼成績,就是在享受别人創造的價值,“無功”即是“有過”。工作中要常想“隻有奉獻,才有貢獻。”不管平時還是戰時,都得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如果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顧及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得失,生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裡,是有辱軍人稱謂的。我們要盡己所能為國家獻忠誠、為他人謀方便。隻有奉獻,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
1.每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高尚的美德可以留傳永世。
2.軍旅生涯是一幅多姿多彩的藍圖,忠誠是最亮麗的底色,奉獻則是絢麗的油彩。
3.人不能碌碌無為地活着,活着就要活得有價值。既便是顆流星,也要把瞬間的光芒留給人間。
4.沒有羅盤的船,怎能越渡汪洋大海;沒有翅膀的雄鷹,怎能飛越崇山峻嶺;沒有黨指揮的人民軍隊,怎能肩負使命、勇往直前。
5.黨的抉擇就是我的選擇,黨的目标就是我的座标,黨指揮到哪我就打到哪,這是我永遠不變的追求。
我願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在利益面前無私奉獻,被某些人看作是“傻子”,那我是心甘情願做這種“傻子”的,部隊需要這樣的“傻子
人民日報評論員:向南林催人奮進
一代青年的追求和品格,往往反映時代風尚,關系事業未來。正因為如此,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沈陽軍區某部戰士向南林的事迹,才那麼令人激動,催人奮進。
他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向南林是年輕的,燃燒的激情,蓬勃的朝氣,燦爛的青春都寫在臉上。面對紛繁的世界,他認定黨的創新理論“能夠指明人生的方向”,認定“隻有融入事業才能成就事業”,認定“基層是個大舞台”,矢志升起“心中的太陽”,無悔地邁着青春的腳步,躍進在生命最精彩的年代。
他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生活的田地裡,不可能沒有雜草。現實的環境中,不可能沒有幹擾。雖然戰勝自己是困難的,要達到崇高的境界也不容易,但他能夠咬定目标不放,在奮鬥中錘煉自己的意志和品質。
他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向南林熱愛學習、勤奮學習、不斷學習,像一塊海綿,把每一個崗位都變成了學習成才的機會。不論當新兵,還是當班長;不論在軍校,還是在部隊;不論是向實踐學,還是向書本學,都學必求專精,幹必争先進。
他開拓進取,艱苦創業。向南林懂得,青春不能彷徨,輝煌屬于創造。他理解“小兵”扛着大責任,“每天”之中有曆史,把黨和人民對軍隊建設的要求當做對自己的要求,把時代發展對當代官兵的期望當做對自己的期望,每做一件事、每完成一項任務,都力求比以往更進一步,離完美更近一點。
透過向南林,人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80後”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更加堅信,他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