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公務員管理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取得新成效
公務員管理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必須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全面貫徹黨的幹部工作路線方針政策,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自覺把公務員管理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去謀劃推進,不斷凝聚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力量。
始終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公務員隊伍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增強。把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注重教育引導,着力固本培元,不斷增強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在各級公務員隊伍中紮實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公務員培訓的首要内容,把深入學習貫徹新發展理念列入各級各類公務員培訓必修課程,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務員隊伍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進一步增強,在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上體現出強大執行力,作出了新的貢獻,展示了值得黨和人民信賴的良好形象。
聚焦重大國家戰略,公務員管理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邁出新步伐。立足公務員管理職能職責,通過不斷提升公務員隊伍能力素質保障重大國家戰略順利實施,深入貫徹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制定并實施公務員東西部對口培訓計劃,不斷提升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邊遠民族地區公務員隊伍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産業開發、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的履職能力,為欠發達地區培訓約1萬名骨幹公務員。出台《關于公務員管理工作更好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加強京津冀地區公務員管理工作協作。會同國務院扶貧辦設立“脫貧攻堅獎”,印發《關于開展行政機關公務員脫貧攻堅培訓的意見》,提高公務員帶領群衆脫貧的能力水平。
圍繞彙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積極推進國家表彰獎勵工作規範化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領導下,按照中央确定的制度建設任務,積極參與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号法》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國特色功勳榮譽表彰“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在國家表彰獎勵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認真做好國家表彰獎勵辦公室日常工作,依法依規開展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G20杭州峰會等國家重大表彰,充分發揮國家表彰獎勵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彙聚強大精神力量。嚴格清理規範部門和地方評比達标表彰項目,不斷完善先進模範的管理服務工作。
二、強化改革責任擔當,公務員管理創新取得新成果
改革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破解公務員管理難題的關鍵一招。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公務員管理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中央關注、人民群衆關心、公務員期盼、工作發展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打破思維定勢,積極改革創新,完善制度機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加快實施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公務員管理科學化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分類管理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中辦、國辦印發了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改變了用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管理制度的一套辦法管理全部公務員的現狀,确立了各類公務員的單獨職務序列和管理制度,為形成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格局奠定了制度框架,對提高公務員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促進公務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框架指導下,公務員分類考錄、分類培訓、分類考核的探索實踐逐步展開,公務員精細化管理取得階段性實踐成果。
司法人員分類改革取得突破,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得到新的加強。積極推動司法人員分類管理落地見效。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和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職務序列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公安機關執法勤務警員和警務技術職務序列改革試點在10個省市穩步開展,建立了體現司法公務員特點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管理方式,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積極推進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了公安隊伍來源結構。
落實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緩解。基層公務員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基石。我們堅持政策、資源、力量向基層傾斜,改革完善面向基層的政策體系。在縣以下機關全面實施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實行職級與待遇挂鈎,設置鄉鎮科級非領導職務,實行鄉鎮工作補貼,較好地解決了基層公務員晉升空間狹窄、待遇偏低的問題。完善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公務員考試錄用政策,适當降低公務員進入的政策門檻,加大從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中定向考錄公務員、從村(社區)幹部中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的力度,完善來自基層一線幹部的培養選拔機制,基層機關“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初步緩解。這些改革舉措有效激發了縣鄉公務員紮根基層、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讓群衆滿意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标準。公務員管理工作必須着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我們緊緊圍繞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來謀劃、部署和推進工作,重點針對公務員中存在的“為官不為”問題綜合施策,深入推進公務員能力和作風建設,充分調動廣大公務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使人民群衆有更多獲得感、滿足感。
健全公平科學的“進入”機制,公務員隊伍素質結構持續優化。堅持公開、平等、競争、擇優原則,堅持把考試錄用作為主渠道。5年來全國共考錄公務員近80萬人,為公務員隊伍補充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全國範圍内推行公務員公開遴選。2013年以來,中央機關共遴選1100多人,各地省級機關共遴選1.2萬多人。通過公開遴選,既優化了上級領導機關公務員隊伍結構,又暢通了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促進形成了優秀人才到基層去、上級機關公務員從基層來的良性循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進一步完善了選人用人制度,對于提高公務員隊伍專業化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深化公務員“四類培訓”,公務員隊伍的能力素質有效提升。把培訓作為公務員隊伍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工程,着力加強工作統籌、明确培訓重點、改進培訓方式、增強培訓實效,針對經濟發展新常态下公務員中存在的不會為、不善為問題,重點提升履職本領,補足能力短闆。認真落實“十二五”“十三五”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規劃綱要,紮實開展各類公務員培訓,初任培訓參訓率達到100%,任職培訓廣泛開展,專門業務培訓和在職培訓不斷加強,每年約有500萬名公務員參加各類培訓。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脫貧攻堅、依法行政等專題,大力開展精準化教育培訓,取得明顯成效。有計劃地選派公務員到基層或上級機關挂職鍛煉,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開闊視野。通過培訓,公務員隊伍的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監督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從嚴管理公務員隊伍取得明顯成效。堅持把從嚴管理貫穿于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過程,持續推進作風建設,重點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實施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紮實開展公務員職業道德輪訓,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推動公務員個人誠信建設,組織任職和初任公務員憲法宣誓活動,開展多種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公務員錘煉堅定信念、忠于國家的政治品質,強化服務人民、恪盡職守的責任意識,堅持依法辦事、清正廉潔的職業精神,激發公務員的職業榮譽感、使命感。在完善公務員年度考核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平時考核試點工作覆蓋面,使平時考核成為從嚴管理公務員的日常抓手、督促工作任務落實的重要平台;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使考核結果與治庸治懶、容錯糾錯、問責追責、職務職級晉升等真正挂鈎。開展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受處分情況的清理排查,嚴格執行公務員紀律處分制度;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的從業行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一些地方和部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公務員問責制度,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大力治理庸懶散現象,取得重要成效。
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公務員隊伍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有效提振。認真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拓展基層公務員職業發展空間,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水平,把中央對基層公務員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深入開展争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積極創建“為民服務示範崗(單位)”,引導公務員牢固樹立群衆觀點,自覺踐行黨的宗旨。5年來,評選表彰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102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100個,全國受到記三等功以上獎勵的公務員達到56.9萬人。通過選樹典型、正面宣傳,進一步形成了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講貢獻的生動局面。
改革發展創造佳績,新起點上再鑄輝煌。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深入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