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 首頁>>黨建工作>>正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解讀】誠信、友善

時間:2016-06-10 作者: 點擊:[]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個字的公民道德建設主題。這個主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緊扣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文字表述簡潔通俗,内涵豐富,具有很強實踐特色。誠信是人類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内容。誠信的要義是真實無欺不作假、真誠待人不說謊、踐行約定不食言。

一、培育和踐行誠信價值觀意義重大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鄧小平同志曾說:講信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具體來說,是尊重事實、真誠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忠于良心、信守諾言。之根,之用。中華傳統美德把誠信視為人立身進業之本,要求人們 内誠于心,外信于人。誠信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人之為人的道德規定。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個人社會化的初始原則。人的社會化,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習社會交往的規則。其中,遵循不說謊、說話算數等誠信規則,則是每個人最早接受的規則教育之一。 

二、誠信價值觀的實踐要求。

1)誠實勞動。誠信絕不隻是單純的守約與履約問題,更是勞動創造的态度和品德問題。誠信要求人們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中,尊重客觀事實不作假,不投機取巧、偷奸耍滑。如果說勞動創造世界,那麼,隻有誠實勞動才能創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和增強人們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2)真誠待人對己。誠信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求實不騙人、對己不自欺,反對虛僞和欺騙。因此,誠信是忠于本心、真實無妄、信守承諾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實要求為人做事,即為人實在、實誠,才會有好的工作作風和社會風氣;人們唯有信守約定、踐行承諾,才會心裡踏實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3)恪守諾言和約定。誠信要求人們遵守諾言、契約,反對毀約和違背諾言的行為。這裡所說的諾言和約定,既包括由人們自己承諾而引發的特定權利和義務,也包括國家法律、法規、政令、規章制度等規定的普遍權利與義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是對人類以往友善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價值準則,是我們建設和諧家園、實現民族夢想的重要精神條件和價值支撐。

三、友善價值觀的豐富内涵。

1)謙敬禮讓、幫扶互助。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後己,保持謙虛低調。面對道德高尚、品質優秀的人,虛心學習,做到見賢思齊;面對他人的過失、缺點,設身處地給予體諒和包容,誠心誠意進行提醒和幫助。戮力同心、同舟共濟,在他人有困難時及時解急救難、雪中送炭。謙敬禮讓、幫扶互助的友善風氣在人們之間流轉和傳遞的是溫情與愛心,能消除隔閡、融冰化雪,使人如沐春風。

2)志同道合、攜手奮進。友善之情往往生發于志趣相投的人們之間,因此人們常說同志為友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說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礎是志同道合,那麼,在當代中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同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将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夢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共同奮進,是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時代要求。

3)珍惜資源、關愛自然。人類不僅生活在群體、社會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們在自身的生存發展中不僅要和他人、社會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愛人愛物密不可分。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它是人們共有的生存家園。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同時就是尊重和保護他人他國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權利,就是尊重和保護人類自己。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離不開人民群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切實提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促進共同富裕,确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當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時,人際和睦友善的風氣就會更易生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