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16
【15年感動中國為心靈塑像】
從2002到2016,感動中國走過15個年頭。
時代在變,感動不變,
人們對善的向往不變,對美好的渴望不變。
當年星空裡傳來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出的
《東方紅》樂曲的時候,
那時的你有多大?
是嗷嗷待哺的孩童,
還是風華正茂的少年,
那個時候,
我們不知道人造衛星的設計者是誰,
再後來的日子,
伴着一顆又一顆的人造衛星,
我們熟悉了那個名字
2月8日,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頒獎詞】
87歲的孫家棟是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多個“第一”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他領導發射的衛星占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滿天星鬥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枥,猶向蒼穹寄深情!
從1958年進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研究開始,到今天,孫家棟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獻給了我國的航天事業。目前,在我國成功發射入軌的百餘顆衛星中,由他主持研制的衛星就多達30多顆。孫老不僅是中國衛星之父,更是北鬥之父。1994年,孫老被任命為北鬥導航實驗衛星工程總設計師,2004年,繼任北鬥第二代導航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成功發射第一代、第二代北鬥導航衛星。
7年學飛機、9年造導彈、50年放衛星。即使是88歲高齡,孫家棟仍然在為中國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奮鬥不息,并且對我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充滿期待,對航空航天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青少年科普工作更是充滿期望。
“感動中國”将“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作為對孫老的評價。在接受“聆聽大家”欄目訪談中,孫老深情回顧了與航天結緣的時光。“用老百姓的話來講,我是幸運兒,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後一直是在黨的教育下培養起來的。1951年到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時,看到了莫斯科戰後才幾年就恢複得很好,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我們國家建設奉獻自己。”老人回憶起在蘇聯學習的場景,自豪地說我們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最好,那真是日日夜夜地學習,就是一個目的,回去奉獻自己力量。
面對赫赫功勳,孫老從不居功自傲。在“感動中國”頒獎現場,他認為這樣的榮譽不僅是給自己的,更是給中國航天的。兩年前,他在“聆聽大家”訪談中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多次談到航天是集體的事業,他個人的貢獻微不足道,他說自己“僅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個”。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試問大海碧波,
何謂以身許國?
青絲化作白發,
依舊鐵馬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