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2016年4月27日12時59分,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駕駛殲-15進行陸基模拟着艦訓練時,飛機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他年僅29歲的青春永恒定格在壯闊海天,定格在艦載機事業上。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追授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号。
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關于殲15事故的疑問
八一前夕,各大媒體都在報道殲15戰鬥機事故,飛行員張超壯烈犧牲的事迹,感動之餘,也有很多人在問:出事故是不是表明殲15不可靠了?不是都說人比飛機重要嗎,飛行員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跳傘?
還原了事故過程:
1、4月27日中午接近1點時,張超駕駛117号戰機準備降落,這是他當天最後一個架次,也是正式登艦前的最後一輪陸基模拟起降訓練。
2、戰機輪胎着地,幾乎同時張超報告“電傳故障”!
3、以240公裡時速滑行的戰機開始失控,機頭急劇大幅上揚。
4、張超奮力前推操縱杆,試圖壓低機頭控制戰機。
5、發生故障4.4秒後,機身仰角已近80度,張超彈射出艙後墜地。
6、戰機随後尾椎着地,并爆炸墜毀。
3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選擇彈射?
這是不少人議論的話題,意思大概為,是不是部隊這方面教育不夠人性化啊,應該讓飛行員明白命最重要,而不是拼命保飛機……
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
第一,故障是突發的,沒有預告的,處置時間以秒計算,而我們是拿着手機解讀的,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請保持敬畏;
第二,那是戰鬥機飛行員職業的本能和自尊,在飛行出現問題時,首先是看自己有沒有操縱失誤,并想辦法補救,而不是一跳了之;
第三,我們不是飛行員,永遠無法理解他們與飛機之間的感情,生命高于裝備,飛行員都知道,而關于熱愛,誰又真的知道多少。
4殲15不可靠了嗎?
先後飛過8種型号戰機的張超不止一次說過,殲15是他飛過最好的飛機。殲15使用的是與殲11B一脈相承的電傳系統“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屬于一套安全系數較高的電傳系統。但是,殲15畢竟是一型新式戰機,電子系統的兼容性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驗證去調整。
這正是戴明盟、張超這一代艦載機飛行員所承擔的使命之一,驚天一着的潇灑背後,注定是負重前行的殘酷。一号哨位在今年5月12日發表的海軍飛行員親述:我們為什麼會掉飛機?一文中,有這麼一句話:戰鬥機飛行員是為赢得戰鬥而生,安全并非首要考慮,甚至經常要冒險去突破戰鬥力極值。
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在最後生死的4.4秒能想到的,還是挽救戰機。
妻子張亞說,她夢見了張超哭!蹲下在那哭,說怎麼可能,不可能,我還沒上艦。如果給他一次機會,他不會後悔他的選擇。張超的父母,一看到穿飛行員衣服的人,就崩潰了。剛滿2歲的女兒,對着手機看照片,她一定想知道,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
頒獎詞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着英雄的傳奇而來,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标。
國家一直在努力着
相信未來我軍戰鬥機的“大腦”
會更加先進可靠
相信頑強複飛的艦載機飛行員
會傳承張超烈士的遺志
永不退縮
永遠飛翔
向英雄緻敬
浩氣展虹霓